4月17日,学校《电力系统电气设备》《电机技术》《热工保护与顺序控制应用》《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》4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作为优秀成果,正式在新华网“新华思政”平台上线公开展示。此次上线课程紧密结合电力行业特色与时代需求,展现了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成果。
新华网“新华思政”平台是国家级课程思政资源共享与示范推广的重要阵地,对上线课程的资源、内容、课程思政设计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。此次课程成功上线,主要由学校思政育人工作室“专家指导-案例打磨-资源整合”的全流程负责。工作室通过组织4轮校内外专家联合评审、开展3次专题培训,并引入“行业案例库”和“课程思政设计模板”,帮助教师精准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。
本次上线的4门课程立足电力行业实际,以创新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,亮点突出,思政元素扎根行业实践:
《电力系统电气设备》以国家电网设备运维典型案例为载体,通过分析电力设备故障处理中的团队协作与责任担当,引导学生树立“安全为本、精益求精”的职业精神。课程结合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史,深化学生对“科技强国”使命的理解。
《电机技术》以国产电机技术创新突破为主线,通过拆解“复兴号”高铁牵引电机等案例,融入“工匠精神”与“自主创新”价值观。学生参与电机节能改造项目设计,在实践中感悟绿色发展的时代责任。
《热工保护与顺序控制应用》聚焦火电厂安全生产,以行业事故警示案例为切入点,强化“生命至上、预防为主”的安全理念。课程通过模拟热工保护系统调试,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程素养。
《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》以乡村振兴中的电网建设为背景,组织学生参与配电线路扶贫项目设计,融入“服务基层、甘于奉献”的价值观。课程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,塑造学生“一丝不苟、专业专注”的行业作风。
近年来,学校围绕“为行业育才、为国家铸魂”的目标,提出“三全育人、四维融合”的建设理念,即全员参与、全程贯穿、全方位协同,推动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价值塑造、知识深化、能力提升、行业对接的深度融合。通过制定《课程思政建设标准》、设立思政专项培育基金、建立“双导师制”(专业导师+思政导师)等举措,学校全面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内涵建设。
教务部负责人表示,学校持续以思政育人工作室为纽带,深度构建“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平台”,推广“一课一特色”的建设模式,推动更多专业课程实现“润物无声”的思政育人效果,为培养“德技并修”的高素质电力人才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