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1日,由技培中心承办的国网陕西电力“金种子班组长培训班正如火如荼开展。从超高压公司到基层供电所,从负控班组到运维一线,参训学员的热烈反馈与实践思考,生动诠释了这场培训“以学赋能、以行聚力”的鲜明特质。通过聚焦实战、靶向赋能,培训不仅为基层班组长注入了管理新思维,更催生出一批可落地、能见效的实践方案,彰显出显著的培训质效。
课程设计锚定 “实效”:从 “授鱼” 到 “授渔” 的精准发力
“这不是一场‘听完就忘’的理论课,而是一次‘带着问题来、带着方法走’的实战特训。”超高压公司高文元的感慨道出了学员们的共同感受。此次培训打破传统模式,以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为核心宗旨,课程设计直指班组管理痛点、难点。
从《中央八项规定解码》划清班组管理“红线”,到《新媒体思维》教授AI工具实操减轻工作负担;从《积极心理调适》提供情绪转化实用工具,到《跨部门沟通》通过场景模拟演练搭建协作桥梁;再到《教练式领导力》《故事力赋能》等课程颠覆传统管理认知 —— 每门课程都紧扣“实践”二字。授课教师不仅传授知识,更带领学员现场拆解案例、模拟场景、设计方案,让“学以致用”从理念转化为行动。
正如榆林供电公司学员孙山卜所说:“课程里的情绪管理工具、沟通策略、故事思维,都是能直接拿到班组用的’硬家伙’。比如把班前会的安全提醒讲成“抢修故事’,团队的专注力一下子就提起来了。”
学员成长聚焦“转化”:从“认知” 到 “能力” 的深度蜕变
培训的质效,更体现在学员思维模式与工作能力的切实转变上。
在管理理念上,传统 “指令式” 管理正被 “赋能式” 领导替代。咸阳杨凌供电公司学员王逸斐坦言:“以前总觉得班组长要‘说了算’,现在才明白,用‘你觉得新设备操作的难点在哪’这样的开放式提问,比命令更能激发团队主动性。”这种转变,让不少学员重新定义了“管理者”角色 —— 从“发号施令者”变为“问题引导者”。
在团队协作中,跨部门沟通的“壁垒”正在瓦解。铜川公司客服中心学员宋亚琨结合负控班工作谈到:“培训让我学会用‘利益共同体’思维对接客户与其他班组。现在处理复杂用电问题,先想‘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保障供电’,沟通效率提升了不少。”
在团队凝聚上,“故事力” 成为新法宝。汉中市南郑区供电公司学员郝明俊计划建立“安全故事库”:“老师傅暴雨天跪在泥水里排查漏电的故事,比读十遍安全规程更打动人。用真实故事传递价值观,团队的向心力自然就强了。”
从情绪管理到高效协作,从工具使用到理念革新,学员们的成长已从课堂延伸至对实际工作的深度反思。
实践落地突出“长效”:从“课堂”到“岗位”的持续发力
培训的终极价值,在于推动工作提质增效。从学员们的实践规划中,可见培训质效的长效性正在显现。
高文元计划将“积极心理调适”融入班组管理,通过“热情回应成员成绩”“核对信息减少偏差”等细节,营造积极氛围;宋亚琨则要在负控班开“大讲堂”,把教练式沟通、跨部门协作技巧拆解到负荷监控、客户对接等具体工作中;郝明俊更明确了“播种者”“排头兵” 的定位,要将合规管理、目标管理等工具转化为班组的“操作手册”,推动安全隐患减少、服务质效提升。
这些计划的共同特点是 “小切口、实举措”—— 不追求 “高大上”,而是从班组日常的会议、沟通、安全管理等具体场景入手,让培训成果真正扎根基层。
“金种子” 的价值,在于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。此次培训以“实战化”设计夯实基础,以“转化式”成长激活动能,以“长效化”落地保障质效,不仅为基层班组长赋能,更为电网企业班组建设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。随着“金种子”们带着所学回到岗位,一批懂管理、善协作、能攻坚的基层骨干正茁壮成长,为陕西电力高质量发展播撒下希望的火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