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文化SCHOOL NEWS

首页 >校园文化>学习园地

学习园地

知节气、践传承、砺初心
时间:2025-11-25 10:32    发布者:佘娟娟    浏览量:49

知节气、践传承、砺初心

     一、节气认知:懂立冬之韵,悟自然之道

 

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11月7—8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225°时到来。它不仅是“秋冬之交”的时间节点,更承载着古人“万物收藏、避寒养藏”的生存智慧与哲学思想——“立,建始也;冬,终也,万物收藏也”,标志着万物从繁茂生长转向休养生息,正如人生与奋斗,既有昂扬向上的拼搏,也有沉淀积累的从容。

 

团课中需重点理解:立冬不是“终结”,而是“蓄力”,这与青年成长规律高度契合,唯有在沉淀中积累、在坚守中蓄力,才能在寒冬过后迎来更蓬勃的绽放。同时,要了解立冬“三候”(水始冰、地始冻、雉入大水为蜃)的物候变化,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,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的环保意识。

 

二、文化传承:承民俗之魂,扬中华之美

 

立冬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团课中需深入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,增强文化自信:

 

- 饮食民俗:北方“立冬吃饺子”,取“交子”(秋冬相交)之意,寓意“保暖抗寒、平安过冬”;南方炖鸡汤、姜母鸭,注重冬季滋补,体现“民以食为天”的生活智慧,更蕴含着家人团聚、邻里相守的温情。

- 地域特色:潮汕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的习俗,寄托着对健康的期许;绍兴立冬酿黄酒,利用冬季低温发酵,成就醇香佳酿,是古人顺应时节的生产智慧;闽南搓圆子、祭祖祈福,彰显着对祖先的敬畏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- 文化延伸:立冬不仅是民俗的载体,更融入了诗词、书画等文化作品中,如李白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”,杜甫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”,这些诗句既描绘了立冬的景致,更传递出豁达、坚韧的人生态度,值得青年细细品读、感悟践行。

 

三、青年践行:循节气之理,筑成长之路

 

团课的核心的是引导青年将立冬的文化内涵、自然规律转化为成长动力,在冬季的沉淀中锤炼品格、提升自我:

 

1. 养身更养心,筑牢奋斗根基:遵循立冬“养藏”之道,起居上早卧晚起、顺应天时,保持充足精力;饮食上合理滋补、忌贪凉贪补,兼顾营养与健康;更要注重“养心”,冬季易生倦怠情绪,青年要学会调节心态,以平和、坚韧的态度面对学习、工作中的困难,如同万物蛰伏,默默积蓄力量,为后续的突破做好准备。

2. 传文化守初心,增强责任担当:主动了解、传承立冬等节气文化,通过分享民俗、参与传统活动、创作文化作品等方式,让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火”起来;更要从节气文化中汲取智慧,树立“顺应规律、脚踏实地”的成长理念,拒绝浮躁、不贪速成,在沉淀中夯实基础,在坚守中追求卓越。

3. 践初心勇担当,彰显青年本色:立冬时节,气温骤降,正是考验责任与担当的时刻。青年可主动参与志愿服务,为孤寡老人、困难群众送去温暖;关注冬季防火、防冻、环保等问题,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;在学习和工作中,秉持“收藏积累”的态度,查漏补缺、深耕细研,不断提升自身能力,以实际行动诠释“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。

 

四、核心寄语

 

立冬启冬,藏锋蓄力;青年逐梦,笃行不怠。愿每一位青年都能在这个节气里,读懂自然的规律、感悟文化的底蕴、锤炼坚韧的品格,以藏为进、以静制动,在沉淀中成长,在坚守中绽放,让青春在冬日的淬炼中,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不负韶华、不负时代、不负人民!